目录
一、“和雅致远”文化体系的提出
1. 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基
2. 让教师成为更优秀的导师
3. 给学校一个光明的方向
4. 让家长成为更好的养育者
5. 对时代要求的积极回应
6. 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应用
二、核心理念与理念体系阐释
1. 核心理念阐释——“和雅致远”教育 12
<1>. 和雅致远
<2>. “和雅致远”教育
2. 文化体系解读
<1>. 核心价值观
<2>. 办学目标
<3>. 育人目标
<4>. 校训
<5>. 校风
<6>. 学风
<7>. 教风
三、“和雅致远”文化体系的实施框架
1. 课堂文化:和谐互助 自主灵动
<1>. 内涵定位
<2>. 实施策略
2. 课程文化:学生为本 和融多元
<1>. 课程理念
<2>. 课程内容
<3>. 课程实施
3. 学生文化:明理尚学 知行合一
<1>. 形象特点
<2>. 实际行动
4. 教师文化:敬业负责 宽容大气
<1>. 形象特点
<2>. 实际行动
5. 管理文化:民主合作 精细高效
<1>. 内涵特征
<2>. 管理实践
6. 对外交往文化:同心协力 和生共进
<1>. 基本内涵
<2>. 实际工作
7. 物质环境文化:雅致和谐 书香乐园
<1>. 主题定位
<2>. 拟建成果
正文
新世纪以来,中国基础教育改革逐渐进入一个深水期,遭遇了种种困难,但也迎来了种种改变的契机。而近几年来,文化的创新发展在不断升温,尤其是在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、十八大、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,文化上升为国家战略,其重要性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。在这样的时代条件下,学校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在教育领域里也受到了高度重视,成为当前推动中国教育发展的新路径。黑山小学成立于1963年,在时代脉搏的感召下,学校深刻地意识到了文化创新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。经过不断地思索,学校提出了“和雅致远教育”的文化体系。
那么,学校为何会提出这样一个文化体系呢?
一、“和雅致远”教育的提出
文化是“人化”的结果,是人类实践所产生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。文化体系是指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、系统的结构组成、稳定的功能和广泛的意义的文化内容。因而,一个文化体系不是一蹴而就、东拼西凑就能形成,而是在长期的实践、深入的思考和科学的总结的基础上产生的。黑山小学所提出的“和雅致远教育”就是如此。它是在把握当前小学教育的规律的基础上,总结学校办学实践,吸收和借鉴中外教育的理论成果,经过全校教职工研讨和总结而成的。
1. 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基
小学教育面对的是6至13岁的少年儿童,影响的是人生中的童年时期。人在这一时期的转变是迅速而巨大的,它的成长意义不可估量!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农业,而小学教育正像是最初的播种,此时播下的是禾苗还是草种,就决定了他日收获的是粮食还是稗草。小学教育对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意义,是不容忽视的。
对于黑山小学的学生来说,尤其如此。黑山小学的学生一半来自外地三十多个省市,一半是门头沟区本地人。外地的孩子,带着不同的乡音、乡情和乡俗,跟随父母离开家乡,来北京务工。他们的父母大多从事体力劳动或私营业主工作,经济上不富裕,生活条件比较差,有的孩子甚至都缺少一处安静舒适的读书和写作业的空间。而父母忙于生计,无暇监管孩子的学习,也无从关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。而在北京上学难的现实,以及对非北京生源的高考限制政策,都使他们从小就缺少一种安全感,感觉前途渺茫。这与在北京土生土长的孩子形成巨大的反差。漂泊感、不安全感、自卑感深深地扎根于他们的内心。但这类孩子大多来自中国的农村,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,他们淳朴可爱、天真活泼,同样是祖国的未来,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时代使命,如何能让他们幸福快乐地成长,成为建设祖国需要的人才,是学校需要思考的问题。
黑山小学的另外一多半学生大多是北京本地的拆迁户子女,他们家庭比较富裕,但家长文化程度不高,对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,有的家长教育观念偏激,对孩子溺爱和骄纵,这样的孩子抵制学校的管理,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,上进心也不够强。这一类孩子也非常需要学校教育强有力的干预和引导。
黑山小学学生的整体特点是朴实,体育好,但好习惯还未养成,学习不够积极主动,缺乏热忱和动力,家庭教育的力量非常薄弱。面对这样的现状,如何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,如何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培养应有的素质,如何让孩子健康成才等,都呼吁一个适当的教育理念的诞生。
“和雅致远”教育着眼于黑山小学学生的基本情况:“和”强调全面发展,身心和谐健康;“雅”指向学生的内在品质和外在气质;“致远”致力于理想教育。总之,这一理念旨在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,引导他们热爱学习,热爱读书,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健康的体魄,成为理想远大、内心充实、气质优雅的人。
2. 让教师成为更优秀的导师
... ...
二、核心理念与理念体系阐释
1. 核心理念阐释——“和雅致远”教育
... ...